博物馆APP开发的特点及其类型
发表日期:2020-05-21 18:04:24
来源:江山川
作者:江山川
阅读:2617
- 提起博物馆很多人想到的都是老古董,人工智能博物馆已经横空出世,以后餐馆博物馆会变得更加有趣。博物馆APP开发借助人工智能技术,采用智能系统来处理大量数据,减轻人力管理负担。通过这种方式,也能帮助博物馆和人们之间建立联系。

-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来临,人们对信息的载体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,博物馆实体藏品需要转换为数字化的电子媒介,例如图像、文字、声音及影像等形式,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。同时,智能手机的普及和APP应用的推广,使得APP开发成为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。
- 博物馆APP开发功能特点
- 1、查阅文档:21世纪信息量之大是前所未有的,信息呈现方式的现代化也让人怀疑现在的信息是否可以存档。平台通过标记、分类和在馆内以及馆际之间建立联系,视觉识别算法将释放图片收集的潜力。随着文档数量增加,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有利于博物馆的方式追踪和解释惊人的信息,也可以通过虚假信息和辨认伪造文件,加强博物馆收藏和展出信息的真实性。
- 2、管理有趣展品:平台会帮助馆长把有一些有趣的收藏放在一起,这是传统的博物馆管理难以实现的事情。博物馆APP采用算法产生连接,区别人类逻辑,引发人们的深思。
- 3、聊天机器人: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根据已发表的文章、档案和口述历史资料,制作和历史任务相关的聊天机器人,这样就能让参观者互动,把历史传递给握有智能手机的人。
- 博物馆APP大致分为以下类型
- 一是藏品介绍型。
- 这类APP以图片展示为主,通常会附有详细的背景介绍及馆藏位置说明,有的自带语音功能,制作精美,可以使用户足不出户游遍博物馆,但普遍缺少互动,只是支持用户将喜欢的文物图片通过邮件或社交软件进行分享,比较适合具有一定历史人文基础、专注了解文物的用户群。典型的有卢浮宫的“MuséeduLouvre”,日本的“e-Museum”,故宫博物院的“Touch China”。
- 二是导览讲解型。
- 此类APP更关注用户在博物馆内的实地体验,把用户手中的移动设备变成便携讲解器。有的还提供博物馆内部的楼层地图和导航定位功能,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上的摄像头自主导览参观,例如卢浮宫的“Louvre Audio Guide”、中国国家博物馆的“文博任我行”。有的通过手机摄像头在展品处的标识激活相关内容,获取讲解短片,同时也提供浏览中的分享功能。例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“Beyond Planet Earth Augmented Reality”、中山舰博物馆的“手机导览”等。
- 三是互动游戏型。
- 此类APP通过猜谜、卡牌等一系列简单的小游戏,把相关内容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呈现。比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“国宝设计竞赛”,推出了互动绘画、测验答题等内容;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“Faking It”,要求用户在两张照片中找出伪造的一张,这些照片素材都是馆藏珍贵的资料,让用户看到历史的“本来面目”,游戏选定了超过40组照片配合猜谜游戏,告诉用户为何这些历史照片被“动刀”了;还有专门为小朋友设计的“MoMA Art Lab”,孩子们可以基于画图板,通过勾画不同线条、色块,完成属于自己的一幅当代艺术画作。此外,还可以解构名家作品,根据不同提示了解原作的创作过程。
免责声明: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,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欢迎转载,注明出处。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